3月28日,武松高速觀音寺長江大橋鋼-UHPC組合梁總拼、疊合驗收會在揚州順利召開。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處長彭建光、湖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貽立等出席會議。中鐵大橋局橋科院、特種公司相關負責人及項目成員參加會議并作專項匯報。
1
專家組實地考察了鋼-UHPC組合梁疊合生產線,項目團隊詳細介紹了UHPC原材料配合比優化、干混料質量管控、預制板制造、組合梁疊合等關鍵工藝。中鐵大橋局承擔該項目UHPC橋面板工程,總方量7087.3立方米,包含預制橋面板、鋼混結合段、濕接縫等多個應用場景。該項目預制板單板尺寸約17*6.5米,最大重量約90噸,是UC160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梁主體結構上的首次大規模應用,代表了國內橋梁主體結構UHPC性能指標最高水平。
各方專家一致認為,本項目UHPC材料品控嚴格、施工工藝合理、實體質量可靠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,具備規模化疊合安裝條件,可指導并開展后續施工。
2
從2014年開始,中鐵大橋局UHPC技術團隊歷經十余年的攻關,依托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平臺,致力于UHPC系列材料和UHPC橋梁輕型高性能結構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,具備UHPC材料大體量、規模化應用的能力,目前已形成了UHPC數十項專利和工法,累計合同額超10億元。
3
中鐵大橋局UHPC技術團隊依托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平臺,以科研實驗為基礎、以安全質量為前提,優化配比設計、科學組織實施、持續改進工藝,已于3月26日順利完成第228塊預制板澆筑,UHPC總體量達4433立方米,總耗時6個月,提前完成全橋預制板生產任務,快速推進觀音寺長江大橋主梁建設進入新階段。
自主攻堅
突破新材料技術
5
技術團隊直面“材料強度高、尺寸精度嚴、預制工藝復雜”三大挑戰,通過200余次配合比試驗,研發出抗壓強度超200MPa、彈性模量達50GPa的高性能、低收縮UHPC材料,破解了傳統UHPC體積穩定性控制難題。
科技創新
鑄就“首件”精品工程
6
項目秉承“首件先行、樣板引路、打造精品工程”的管理思路,開發了智能化攤鋪設備與毫米級精度模臺,將橋面板平整度誤差控制在2毫米;開展了UHPC橋面板系統性工藝試驗研究,解決了“材料強度控制、纖維分布控制”等多個科學問題。
數字化賦能
實現“流水線”智造
7
8
項目團隊引入自主研發的“橋梁智造云平臺”,在揚州基地建成國內首條UHPC橋面板全自動生產線,實現UHPC拌和物“無結團、零離析”澆筑;高精度模臺配置多點同步自動化振搗器,實現可靠振搗,保證UHPC均質無氣泡;蒸汽養護溫控系統實時監測養護溫度保持在90℃±5℃。同時搭建安全識別與預警系統、原材料構件庫溯源系統、智能養護系統等模塊,實現從原料配比到成品養護的全程智能化監測與管控,不斷實現UHPC裝配式橋梁“數字化、智能化”建造目標。
9
相較于傳統混凝土,UHPC應用可實現橋面板減重30%以上,助力主梁跨度突破千米級瓶頸。本次預制板高質高效完成是UHPC新材料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化應用的又一次里程碑。作為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領軍企業,中鐵大橋局技術團隊將持續深化UHPC結構體系研究,以觀音寺長江大橋為示范工程,為后續類似工程提供寶貴經驗,推進中國橋梁“長壽命、大跨度、輕量化”發展。
此次驗收通過標志著觀音寺長江大橋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,項目正式進入主體結構全面建設階段,為后續橋位梁段拼裝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,也為觀音寺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按下“加速鍵”。觀音寺長江大橋是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項目的關鍵控制性工程,全橋長1860米,是世界最大跨徑雙塔雙索面混合式鋼-UHPC組合梁斜拉橋。大橋建成后對推進交通強國建設、完善長江經濟帶骨干路網結構、優化湖北省高速公路網布局、助力湖北“一主引領、兩翼驅動、全域協同”區域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。
圖文|王敏 夏恒 白紅麗
來源|橋科院
上一篇:
下一篇: